春江水

相互利用和知遇之恩,一看就相差很大。但为什么差不多的环节,菲菲在寺庙里遇到魏成,对他说跟我下山,给他别墅和计算机,让魏成专心计算,这么一个情节,为什么可以被认定为互相利用,也可以被认定为知遇之恩呢?而且还是一种很高级的知遇之恩。你管我吃穿,我给你打工,这可以是劳务行为,也可以是,啊,刚好你有我所没有的,我们互利互惠互补,天生一对。

我觉得给大家的很明显的印象,其实还是来自魏成的形象。承接上次说剧和书的对比,一个冷漠是防备,一个冷漠是无防备。这里我觉得,书里的魏成显得比较强势,他有一种游戏人间的形象,从始至终都有点像一个观测者一样,看着一切,并讲述出来,讲完以后立刻退场(所谓大刘的用完就扔)他对这个世界的定位,还有自己的定位,还有菲菲在他心里的定位很清醒。就算有一些他捉不住的情感,他也会以观察者视角去对待它。总的来说,他有点像在做实验。他遇到菲菲之前,是看透了这个世界,遇到菲菲之后,也是看透了这个世界,只不过这个世界里加了个菲菲而已。

书里面他不是说,我不止一次劝她把生活过的简单点嘛,其实我觉得在书里他说这句话时候就有种,这个世界糟透了,就算有外星人,外星人也差不多糟透了,你不应该自己去管那些事,该吃吃该喝喝吧。就跟小冉姐说的一样,我不理解申玉菲,她这么有钱干嘛还这么忙碌啊?就这种心态。

但剧里的魏成,如果他曾经劝过菲菲的话,我会觉得他是带着一种恳求,你不要往深渊走,虽然我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我不能没有你,的感觉。这就是书和剧传递给人不同的印象。媒介是一个问题,作者有意识地去往哪个方面去塑造,也是一个问题。

书里的魏成,真的很好像什么都不care,大写的行走的nbcs。给人的感觉(不是他自己的感觉),他没有工作是工作配不上他。但是剧里的魏成,就那几个镜头扫过去,就给人一种他马上要去睡桥洞的无家可归的形象……或者说一个家真的比一份工作对他来说更重要,让人想到,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,一类的话。或许就是从这个东西再反推上来,把魏菲的相处模式从互相利用占比更大变成了知遇之恩占比更多?

我也说不清楚。魏菲他们到底给了彼此啥呢?有一句话不是说,爱情不只是无条件地给予嘛,有时候索取也很必要。我以前看到过一篇非虚构文学(书名叫《赶路人》),大概就是,两个很有钱的男人和女人,他们谈恋爱,偶尔一买礼物,真的都是上百万千万的那种。但是女人她从来不让男人给她买礼物,就算她比男人还有钱,钱对他俩来说完全就是身外之物,她就是不想让男人这么做。后来他们分开了,女人才发现,买礼物其实能够增进他们的感情。也就是因为她太独立了,所以他们没法走下去。她并没有爱他胜过爱自己。五年,五年真的不长哎,放在别人身上都不好意思说是“爱情长跑”什么的。所以我觉得,可能?给魏成和菲菲多一点的时间,多一点的温柔(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x)可能就……会不会以别的模式呈现?哎,谁知道呢……

评论

热度(53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